2)第八章 飘个毛啊!_前浪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子和参照系,即便是面对专业的美声,彭向明居然也觉得有颇多可说可指导之处。

  美声的感觉,要再薄一点。

  咬字别那么脆,把字咬住了,每个音都得走在字上,不能靠拖音。

  这叫什么?大概可以叫字头、字腹、字尾?

  发音得抻开了,把每个字都抻开。

  “来,你听我唱,我发声技巧很差哈,你就听我唱的这个意思,是非成败转…头……空,青山依旧在,几度夕阳红……感觉到了吗?我要这样的!”

  男中音同学若有所悟,毕竟是专业学这个的,每听一遍指导,都有所改进,于是就越来越接近原唱的唱法。

  当然,气韵上肯定还是差了许多。

  但对于普通意义上的负责将一首歌的词和曲展示出来的小样来说,也根本不可能要求演唱者达到特别圆融饱满的程度——就算技术啊硬件啊什么的都达标,要达到那个程度,也得是一遍遍的练,才能出来最好的效果。

  很多的细节,都必须是一点一点抠出来的。

  要做到那一步,你给一千块钱可不够。

  眼看还有半个小时就十二点了,这首歌男中音同学好歹也算是能抓住了,于是就开始尝试着录。

  连录几遍,其实彭向明觉得已经完全达到自己的要求了,这时候杜鹏飞建议说,还是利用中午饭后的时间,再让女声来试试音,指导校正一下,等到了傍晚四点之后,他俩再分别录,大概效果会更好一点。

  彭向明欣然同意。

  于是吃饭。

  彭向明坚持要请客,把大家都叫上,但是也没去外面的饭店,就在音乐学院的学校餐厅二楼,要了几样小炒,都是些素净的菜,不辣不咸,小带一点荤。

  吃饭中间,无论杜鹏飞,还是赵明芳,以及不配有名字的男中音同学,都对这两首歌的来历相当关注,听到这两首歌居然是彭向明这样一个学导演的大三学生写出来的,纷纷赞叹不已,连态度都是肉眼可见的有点捧着。

  齐元倒是反常的话少,只是夹菜中间,不住地扭头瞥彭向明一眼。

  午饭吃过,大家就又一起回到了录音棚。

  齐元居然还是跟着,一点都没有要离开的意思。

  赵明芳的专业是民族唱法,但上午给谱子的时候,彭向明就要求,《历史的天空》这首歌,她必须要用通俗的唱法来唱。

  结果就是吃过饭回到录音棚,她一开嗓,就唱得明显有些累赘。

  原版毛阿姨的声音和唱功,那是多神啊,向来是号称能够拯救作曲的存在,普普通通的歌,让她一唱,那就是妥妥的中央一套八点档历史正剧的大气范儿。

  (PS:不信的可以去找胡歌版和毛阿姨版《风起时》,对比着听听。而且要知道,17年那个时候,毛阿姨已经不在巅峰期了,年龄在那里了。)

  当然,仅仅只是小样,彭向明也不可能

  请收藏:https://m.q000p.com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